主办单位:中共十堰市委政法委员会
首页 > 县市区 > 竹溪县 > 正文

“一五一十”蹚新路

竹溪县积极探索共同缔造多元共治新机制

来源:《政策》    时间:2023-08-17 15:35:35

近年来,竹溪县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推行"一五一十"多元共治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变"政府唱主角"为"群众唱主角",变"陌邻"为"睦邻",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36件,化解1419件,调处成功率98.8%以上,县域内的矛盾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2月21日,省委政法委公布2022年度群众安全感测评结果,竹溪县在全省10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一五一十,一线协商"

"造成你们两家纠纷的根本原因是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这件事情得分清是非曲直,不能因为你觉得伤势不重就不承担责任……"日前,在竹溪县县河镇明家湾村矛盾调解会上,该村老党员(微网格长)王红卫直言道。

原来在今年4月初,明家湾村2组村民刘彩凤经过1组杨显斌家门口时,被杨显斌家未拴绳的狗窜出咬伤小腿,杨显斌觉得刘彩凤被咬的伤势较轻拒绝赔偿,双方为此多次发生口角、互不相让。

当天,老党员(微网格长)王红卫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此事后,立即组织村里的部分老党员、老干部与当事人在村社会治理工作站展开"一线协商",采取"分头安抚"的方式,分别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这天是老王的第二次调解。在社会治理工作站内,涉事双方当事人、村干部、驻村辅警、老党员、网格员等人分别就座,村支书率先介绍纠纷起因和走访调查情况以及此次调解会的初衷,参与调解的"十员"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开始畅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调解员耐心细致的劝解,杨显斌同意承担刘彩风的医药费和交通费,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握手言和,一桩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立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眼于"接地气、连民心",明家湾村以村委会为中心,为群众就近搭建说事、议事、调事、理事"一线协商"平台。以平台为基础,发动人大代表、乡贤能人、党员中心户参与群众说事,大到国家政策的解释与落实,小到邻里之间家长里短的倾听与调解,村民遇到烦心事、急难事或困惑事,都可以集中来到平台说一说。按照小事农户院坝随时议、难事湾组协商集中议的方式,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开展协商议事,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通过一个平台议事,及时化解了多起邻里矛盾,解决了群众反映的旱厕改造、垃圾清运、道路照明等多个民生问题。

这也是竹溪县推行"一五一十"多元共治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搭建一个"一线协商"协调议事平台,承诺五天内妥善处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围绕实现一域长安平安永安目标,组织镇村干部+"三师三员三老"(教师、医师、律师;公务员、警员、网格员;老党员、老干部、老辈子)"十员"开展联防联治,主动摸排矛盾纠纷。目前,全县搭建"一线协商"平台主阵地338个,依托村民小组(湾组)、小区(楼栋)搭建"一线协商"基层平台1672个。把商量场所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楼栋院坝,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户户走到,人人见面"

"街坊邻居看着的,大家都要个面子,在处理此类纠纷时一定要表达含蓄,留有余地,避免恶语相向导致矛盾激化,要给子女后人台阶下。善用道德舆论的压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法的欠妥之处,立足矛盾实质抓住问题关键不留后遗症,以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峰镇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小组会同"十员"召开"一线协商"碰头会,就一桩子女之间赡养纠纷商议对策。

几天前,中峰镇党政领导班子在接访、下访中发现,狄峪沟村村民龙某夫妻多次反映子女不孝顺、不赡养父母,请求调解子女之间赡养纠纷。发现此问题后,该镇立即成立以党委成员为组长,驻村干部(网格长)、镇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司法所、派出所干部和村组微网格长为成员的调解小组入村入户进行调查和调解。经走访邻居和其他知情群众,其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随即,调解小组根据当事人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开展调解工作。

1692257989966992.jpg

竹溪县通过搭建”一线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十员“联防联治,及时为居民调解纠纷

"自古以来孝敬老人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峰镇是家风德治的示范镇,又是全国文明村镇,咱可不能砸了这块牌子。"调解小组由善于做思想工作和说话有信服力的同志带队,深人当事人家中对其本人以及子女面对面的调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既语重心长又换位思考,通过讲法律、讲道理,政法干警结合《民法典》等类似案例释法析理,进行耐心的亲情感化和普法教育,有效化解了一家人心里的疙瘩,依照法律规定子女之间通过心平气和的协商,这起赡养纠纷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竹溪县常态化组织开展"户户走到、人人见面"活动,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社情民意。镇村(社区)干部实行坐班接访制,从工作日到节假日,每天排班,专人接访,并将排班表报给基层综治办备案,针对反映诉求,为寻求帮助的群众提供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指导。小问题当场答复,现场解决不了的实行首接责任制,由责任人明确答复期限,限期给予群众交代。镇村联动,线上线下齐抓共管。针对12345热线、社会 e 治理平台等网上办理业务,涉及到本镇村(社区),第一时间交办村(社区)书记及当天值班接访干部,明确告知工作时限,由当地综治办督办完成。对于超出处理范围的,及时上报,会商研判处理。通过走村入户、深入排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群众所期所盼,摸清问题症结,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通过全居民干预和全过程干预,实现积小安为大安,让平安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变"独角戏"为"群英会"

"原来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居民出进不方便,现在车辆有地方停了,大家走路宽敞了。"说起117号院的变化,城关镇鼓楼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冬梅笑了。

117号院地处鼓楼社区人民路,管理跟不上,居民多次向社区投诉。今年5月,鼓楼社区召集小区党支部、环委会、居民代表等召开民意恳谈会,充分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建议,提出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共同努力,117号小区相继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聘请了物业公司,还聘用了义务监督员,将小区治理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同步建成,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变"独角戏"为"群英会",变"一家事"为"大家事"。竹溪县通过党建引领,按照"众人的事众人来商量""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的原则,汇聚社会力量,创新基层治理,构建了多方参与、多元化解、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竹溪县在探索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因地制宜,推行"一融入三联合",邀请公、检、法、司、教育、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融人,指导参与村(社区)治理,推进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统筹协调多元力量,实现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村(社区)辅警联合镇村干部、派出所、法庭、司法人员开展常态化"大宣讲、大走访、大排查、大包保、大化解、大稳控",实现平时宣传教育到位、氛围营造到位,关键时候矛盾摸排到位、调处化解到位。党员中心户联合老党员、退休教师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村村走遍、户户走到"等活动,深人到院落农户,给群众带去党的利民政策,讲解大政方针,听取民心民意。村干部联合乡贤能人、老辈人、网格员作为矛盾早发现、早化解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千里眼"作用、强化源头治理。今年以来,"十员"累计服务民生事项6370余件,人民群众在法治进步中感受更多温暖、收获更多红利,实现"平安共建、社会共治、成果共享"。

采访后记:

多元共治传递民生温度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俗话说的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由此可见,社区工作繁重复杂、千头万绪,治理服务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性大,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多,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众的不满,带来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面对新形势和居民群众的新需求,我们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应该说,竹溪县结合实际创新推行的"一五一十"多元共治机制,不仅有效破解了城乡基层治理面临的各种难题,也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基层矛盾纠纷多。在城市社区中,常有楼上漏水、下水道堵塞、遛狗咬到人、广场舞扰民等,在农村社区中,环境卫生、占地占田、邻里纠纷等,虽说大多是一些小事情,但如果"小矛盾""小纠纷"解决不好,就会长期积累演变成“大问题",甚至会涉访涉诉。而这些问题,在过去仅仅依靠社区工作人员或村"两委"干部,不是无暇顾及、手忙脚乱,就是无从下手、长时间解决不了。采用"一线协商""十员共治"等方式方法,根据不同问题对症下药,不仅能够做到"按单点菜"、精准对接,而且还能够有效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过去,基层治理工作大多简单粗放,效率不高,很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造基层服务品牌。如今,竹溪县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一切因素,编织一张张基层治理服务网、防护网,既延伸服务触角,大大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也能够提升城乡社区的整体综合实力,为居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加分。(记者张利)

中共十堰市委政法委员会

Copyright ©2020 sy.hbca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3015995号    十堰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