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十堰市委政法委员会

竹溪县:​为幸福生活持续“家”温,跑出共同缔造社会治理加速度

来源:竹溪县    时间:2022-11-23 14:39:0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最小单元。近年来,竹溪县紧紧围绕“家建+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家庭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家文化示范县项目为重要抓手,建强治理主体、优化服务效能,充分挖掘、发挥每个家庭厚植文化、涵养道德、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推动家庭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共进”,把“家建+治理”融入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活动中,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家建与社会治理工作“同脉相连、同频共振”。

以家文化为统领,推动社会治理“三家”创建

该县依托家文化品牌深化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用良好的家文化涵养基层治理,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夯实基础、为共同缔造平安竹溪提供支撑。

一是以道德榜样为引领,创建文明之家。充分发挥家文化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德治功能,持续深化“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将家规家训融入家文化示范县创建,组织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十星级户创建,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激励群众,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和“五好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评选推荐活动,户外挂牌公示,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筛选和树立优秀家风典型促进更多家庭形成良好家风,用先进典型人物教育和引导家庭成员成长,使家风建设成为基层治理中德治的“营养剂”。

二是以全域平安为目标,创建平安之家。家庭平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通过从平安家庭入手,县委平安办组织启动“平安家庭”宣传月,县乡联动聚力平安家庭建设,以“平安家庭”深化“平安竹溪”建设,着力提升全县平安创建水平,擦亮家庭平安底色,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家庭源动力,激发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最大动能。同时,以平安家庭创建为底板支撑,在全市率先提出开展全域平安创建,构建“1+4”全域平安创建工作体系,以平安竹溪创建为点,平安单位、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创建为线,由点到面,“点线面”齐发力,构筑广泛覆盖、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平安建设工作网络,一体推进全域平安创建。

三是以治理有效为导向,创建党小组之家。按照地缘、业缘、趣缘相近的划分原则,着力改变定时定点的党群议事传统模式,创新建设“民事调解+村务协管”的“党小组之家”,进一步凸显“家”为载体的温馨感和“拉家常”为形式的灵活性,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触角与延伸,着力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小联动”推动“大治理”,构建形成党委连着支部、支部连着“党小组之家”、“党小组之家”连着党员、党员连着群众的“红色链条”,推动党群活动常态化、基层治理网格化、为民服务一体化,进一步解决好邻里乡亲操心烦心揪心的“小事”,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夯实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微阵地”。

以家文化为载体,建立社会治理“三共”机制

该县将全域平安与家文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一体统筹、一体推进,坚持互融互促互进,建立共建共评共治的闭环工作机制,同心筑梦让“小家”变“大家”。

一是推动建立家建与社会治理互融共建机制。围绕家文化品牌打造,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专班,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家文化示范县项目为抓手,以“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为母体,将家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家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力量,使社会治理的“红利”充分释放,实现家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在“家”的牵引下,引领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逐步提升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水平,切实让基层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更畅、参政议事的政治觉悟更高、党群干群的情感纽带更紧。

二是推动建立家建与社会治理互促共评机制。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平安村镇建设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以家文化家风建设为突破口,以传统文化对接现代文明,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道德讲堂”“竹溪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十大好人”等评比活动,通过选树身边的典型模范,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序引导和示范带动群众关注村级“大小事”和百姓“冷暖事”,涵养“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的家文化,放大“一组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示范效应。并让家规家训融入村民的生活,走出了一条家风德治基层社会治理互促双赢之路。

三是推动建立家建与社会治理互进共治机制。建立健全“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家风标兵-群众”的四级家建共治体系,让群众的事情由群众来管理,结合村情实际,顺应村情民意,制定村规民约,通过村民大会表决生效后,群众签字确认执行,为乡村治理明确“标尺”。在处理邻里关系和村内矛盾时,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严格按“村规民约”办事,共同引领村民遵纪守法,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村内更加和谐,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村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以家文化为依托,激发社会治理“三治”融合

发掘群众的真实需求,激发群众深度参与,在治理中培养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意识,让“家建+治理”成为有机的共同体,推动群众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一是挖掘家文化内涵激发德治自觉性。实行家建档案制。以家庭为单位,发动群众参与,为每户建立《家庭档案》,包含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大事记、家庭变化、家庭荣誉、家庭微心愿等内容,记录群众美好幸福生活,厚植家庭文化,激活家庭细胞。组织专班开展家风文化寻根活动,通过走访探源、查阅祖传家谱、挖掘孝德故事,揭秘兴家历程,整理编辑了《竹溪县家规族训辑略》。从近万条家训中,甄选、修订100余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相融的特色家训,建立了以慈孝为重点的家规家训数据库,在媒体发布分享,让“百家训”遍地开花,以家训文化自信激发守德尽责的行为自觉。

二是实行家文化奖励激发善治自主性。探索推行积分制,结合“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环境理事会)日常运行,对群众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文明民俗、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定期进行考评,每季度进行公开公示,形成每家每户的年度积分。采取“村级自建、社会捐赠、适当奖补”等方式筹集物品,建立“道德驿站”,群众可凭借积分换取物质奖励,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是共享家文化成果激发众治自发性。统筹推进“一村一辅警”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家建基础,探索“枫桥经验”在家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践转化创新,织牢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堵住村级治安防控盲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为补足警力有限的短板,各村组织党团员志愿者、老党员、老干部等,开展入户走访、防电诈宣传、夜间巡逻、“红袖标”邻里守望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守护”行动,有效激活了群众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常态长效众治氛围。

中共十堰市委政法委员会

Copyright ©2020 sy.hbca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3015995号    十堰长安网 版权所有